普通話其實並不是來自正宗的漢語。它來自滿清朝廷的官話,是北京內城話,與平民所說的外城話並不同。
由於社會發展水平低,滿語 詞彙十分缺乏,發音不豐富。滿族入關後,面對詞彙豐富音調繁多的漢語,便頭痛。在政治的需要下,滿族官員要積極學習。可是,仍然有很多五音不全,導致漢語 在他們的口中省略了塞音,聲調剩下4個。由於各地官員及考生為了升官發財,人人爭著學習這種走了樣的漢語,所以這個充滿滿族詞語的官話/普通話慢慢普及起 來。
那麼為什麼外國人稱官話為Mandarin?Mandarin一詞首次見於1589年。葡萄牙人到了馬來西亞,聽見馬來西亞人稱呼勸告者為Mantrin(來自勸告一字-Mantra)。葡萄牙人拿來己用,稱發號司令為mandar,後來稱中國官員為mandarim。英國人也拿來改一改,便成了Mandarin。
最後,滿清敗亡,它的官話卻留下來,成為普通話的標準。
漢語方言之滿語藉詞
埋汰(髒)
嘎噠/疙瘩(地方)
嘎拉哈(羊拐骨或豬拐骨,用於遊戲)
恩那(是、對、好)
餑餑(糕點,後亦指餅乾)
個應(g? ying)(使反感)
薩其馬:來源於滿語sacima,原意為「狗奶子糖蘸(狗奶子為野果名)」
白(b?i):來源於滿語baibi,意為「徒然」、「空」
嬤嬤:來源於滿語meme,意為「乳」、「奶」,轉意為「乳母」
剋扣(k? k?u):來源於滿語keike,意同漢語
哈喇(h? la):來源於滿語har,意為「刺鼻」,今意為食用油變質
呵斥(h? ch?):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,意為「責備」
勒勒(l? le):北京、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leolembi,意為「談論」,現轉義為「空談」
抹擦(m? sa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macimbi,意為「舒展」,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
磨搓(m? ceng),北京,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moco,原意為「遲鈍」,今意為「繁瑣緩慢」
撞克(zhu?ng ke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,意為「撞上邪祟」
咋呼(zh? hu):北京、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cahu,意為「潑婦」,現在意為不沈穩,喜歡大呼小叫
胳肢(g? zhi):北京、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,意為「搔腋下使發癢」
邋遢(北京話發音為l? te):來源於滿語lekde lakda,原意為「胖人隨行」、「衣襬下垂」,形容人穿戴不整齊,不利索
哨叨(sh?o dao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sodombi,原意為「馬步行不穩」,轉義為「輕佻、不穩重」
挺(t?ng):北方方言,來源於滿語ten,意為「很」、「甚」
剋(k?i):北京、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,原意為「打架」,轉義為「批評」
敞開兒(ch?ng k?ir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changkai,意為「儘量」、「任意」、「隨意」
塊兒亮(ku?ir li?ng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kuwarling,意為「漂亮」、「美麗」
摘歪(z?i wai):北京、東北方言,來源於滿語jailambi,意為「躲」、「避」,轉意為「閃身讓開」、「歪」、「斜」、「斜靠」。
該漏(g?i lou):北京方言,來源於滿語gaimbi,意為「要、取」,轉意為「揩油」
得色(d? se):東北方言,意思是輕佻,賣弄
馬馬虎虎:北方方言,來自滿語lalahuhu,意思是辦事不認真,毛糙
磨即:東北,北京方言,即磨蹭,來自滿語moji,moduo
個色(g? sh?i):東北方言,北京亦稱g?lu,來自滿語,意思是人(性格)特殊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