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3月 30, 2009

競爭與演變

在大自然中動物的生存法則就是物競天擇。動物不斷演變,互相競爭,汰弱留強。在競爭過程中,不斷在多個方向發展,可能是基因的改變,可能是身體上的改變,或者是行為的改變。其中行為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。在海豚的族群中出現了一個懂得弄水泡圈的海豚,其他的覺得有趣便模仿牠的動作,最後導致整個族群懂得弄水泡圈。同樣,當生物族群中出現了一個能夠生活得更好,或者活得更強壯的,其他可能都爭相學習。

其實人類的社會也應該有類似生物的模式。世界各種社會不斷演變,就像生物的演化,牠們互相競爭,汰弱留強。同時牠們通過學習,把對手的優點吸收,來改善自己。雖然社會的演變在過去是漫長的過程,隨著資訊的高速流動,概念與思維甚至社會文化也快速地流動。文化彷彿就是社會的基因,國際的交流成了基因的交換。這種概念並不新鮮,西方學者稱呼為meme。

從微觀來看,從一些例子中,我們應該找到一些。資訊科技從會計中學習審計,從國際標準組織學習了流程標準,再為開發成熟度創立自己一套新標準。社會科學從科學中學習了統計學來建立客觀基礎。從宏觀來看,古典資本主義從古典社會主義學習,建立福利制度,勞資制度來提供社會保障。社會主義也學習了市場經濟來推動國家發展。

一套新文化的誕生主要因為舊文化的弊病。因為社會混亂,所以才需要建立秩序。正如先秦時期的混亂,導致孔子追求重建價值與秩序。因為管制過嚴,所以才放寬管制。正如美國放寬了對電力公司的管制。因為沒有標準,所以要建立標準,好像美國標準,中國的國家標準適用於各行業的生產。

在市場中出現的標準,往往是通過競爭而產生。例如在光碟市場、手機市場、數碼電視格式,各大公司都嘗試建立自己的標準,各方在生產、整合、銷售、使用等領域中互相比拼。市場運作中出現的分工其實都是競爭的結果。

我們沒有一個超越國家的組織為世界各地的經濟體系定立分工。因此要求什麼香港與上海在金融體系中作出分工是一種兒戲的說法,是一種遺忘了以往不斷打拼競爭的說法。長江三角洲的企業在尋找融資的時候,只能在可接觸的眾多金融服務機構中找出合適的方案。當香港金融機構不能在長江三角洲建立更多分行,當地生意自然落入上海的金融機構。隨著中國成了世界工廠,長江三角洲的製造業,特別是技術與資金密集的製造業高速發展,當地的金融市場自然也高速發展。此消彼長的情況下,上海能夠追趕香港,成為亞太區的金融中心。

記著所有的經濟成果都是某些條件造就出來,譬如金融經濟的基石其實就是實體經濟-製造業。投資、貸款、保險等等都是應企業的需求誕生。投資的金錢最終都投入有營利的企業,這些企業不能從虛無中生出營利,只能從實際的製造業中賺取得來。

那麼香港經濟的基石在哪裡?當然是在中國大陸。難道香港要重建昔日製造業的高峰來對抗中國的世界工廠?想繼續做國際金融中心,便要強攻國際製造業中心,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,便要能夠服務全球的製造業。在全球化下,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也不斷競爭,傳統業務的邊際利潤其實不斷下降。因此要不斷擴大服務規模,同時不斷減低成本。只有通過新技術和資訊科技才能夠減低成本。不顧風險的機構則走上高邊際利潤的迷你債券路途。

這樣競爭環境中,企業需要不斷演變,人需要不斷學習,社會需要包容多元文化。這種多元文化的社會促使成員互相交流,有機組合,促進了學習動力。如果什麼東西都被統一在單一的角度、單一的思維,社會便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。另外,社會不能包容別的文化,人家自然離棄這個社會。這樣社會文化只有兩個結果,不是十分輝煌,就是十分失敗。

香港越來越失去昔日的打拼文化,零售業和旅遊業只希望擴大自由行,忘記了旅客開始厭倦膚淺消費型旅遊,而澳門已經開拓了文化型旅遊。新加坡因為歷史短,只能多做悠閒型旅遊。可是,香港的生態旅遊怎樣都不是政府的重點。航運方面,只知道碼頭費用高昂,而不懂得怎樣降低並增加其他服務的優勢,政府更不知道怎樣配合。基礎建設方面,從來不見到鐵路怎樣結合貨櫃碼頭來加強運輸能力。教育方面,公開考試越來越少,學生無壓力下自然升讀大學。他們缺乏應對競爭的考驗,一踏入社會便難以適應。因此,他們反而需要漸進式的淘汰型考試,讓不合適的儘早轉到新的競爭場地,尋找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,不應該把所有學生硬套入一個機制內。企業方面,製造業北移二十年,電話服務中心北移十年,會計服務都北移好幾年,現在學生畢業後才開始往北找工作,看來已經來晚了一步。

印度班加羅爾大力培養英語能力和電腦技術人士,由於當地生活指數低,促成世界電話服務中心,軟件開發中心。香港呢?很多行業已經被掏空了,活像台灣產業空洞化。香港唯有繼續發展金融業,國際金融業需要各地的情報與數據,需要分析工具,需要設計金融產品,需要多樣化的金融市場,需要完善的監管制度,要杜絕馬後砲的分析人員,要杜絕沒有專業操守的投資人員和銷售人員。

大學推出的金融計量分析及風險管理學位課程,當時是可喜的事情。但是大學應該繼續保留社會科學的課程,來加強學生的社會認知、人文關懷及對其他文化的認識,才能使香港社會健康成長。

沒有留言:

Advertisement

飛馬傳說

博文札記

四處跑跳碰

社稷寫跡